1. 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管理体系现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 组织者和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负责人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内审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 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检测站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等。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4. 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体系文件的证据。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 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包括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符合标准要求的改进,提供所需资源,变更的需求。
关于内部审核管理、管理评审程序的一些疑问:
1. 内审员只要经过培训就可以开展内审工作吗?
内审员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应有效,检测站应有内审人员的培训计划和程序,有相关的培训、考核记录。但并非经内审培训的人员就理所当然地能够承担内审。作为具体承担体系内部审核的人员,至今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内审员应经过专门培训;
(2)内审员应得到资格确认。
内审是维持管理体系自我完善机制的关键环节,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对检验检测体系的持续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内审员是内审工作的具体承担人员,对内审员提出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是确保内审工作质量的基础。因此,除了培训、授权以外,检验检测机构还应对内审员的工作经历和职业素养做出相应的规定。
2. 内审和监督有什么不同?
目的不同。内审从改善内部管理出发,通过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纠正措施、推动质量改进。监督是通过对人员的监督来确保检验检测结果与评价的正确性。
执行者不同。内审由经过专门培训,具备资格的内审员执行。监督由监督员执行,监督员不一定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内审只要资源允许,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监督则一般由本部门的人员执行,实行内部监督。
程序不同。内审作为一项体系审核工作,已有相应国际标准,并已转化为国家标准,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做法。监督工作大多是每个检测站自行作出规定。
对象不同。内审的对象是管理体系相关的各个部门或各质量要素(过程)的运行情况,监督的对象则是校准/检测人员执行的检测/校准工作的全过程。
时机不同。内审是按计划进行、不连续的。监督则是连续进行的。